说清涧


  清涧古称宽州,无定河、黄河在这里交汇,黄土高原、陕晋峡谷在这里延绵、山魂水韵、鬼斧神工、如此多娇江山,令世纪伟人毛泽东诗情澎湃,终成千古绝唱《沁园春·雪》

  英雄的土地造就英雄的人民,神奇的土地盈蕴神奇的乐章。早在石器时代,这里即有人息所。先秦以来,因其“南通关洛,北连榆塞”“要害之雄区”,攻掠不断。北魏设朔方县,唐改宽州,金置清涧,文明之光日显。近代更是掀动历史巨澜,演绎几多佳话。1927年金秋,震撼全国的清涧起义,打响了西北地区闹红第一枪,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浓重一笔,1936年,红军由此强渡黄河,勇赴困难,挥师东征,拉开全民抗战之序幕。

  可爱清涧,钟灵毓秀,英雄豪杰,代有人出。抗金名扬李显忠、明朝重臣惠世扬、民主先驱白明善、边区英雄郝树才、地质学家白家驹、一代文豪路遥……功成千秋、名震华夏,而以白如冰、白栋材、白治民、赵苍壁等为代表的大批清涧骄子,立志振兴中华,投身民族解放,为共和国建业,为家乡添彩,英雄逐鹿,群星闪烁,成为史之美谈。

  清涧境内梁峁起伏,河谷深切,基岩裸露,石材资源丰富,是闻名天下的“石板之乡”。尤其是形成于中生代的水成岩,在漫长的地质史中,拗陷和提升多次交替,一层层像书页一样的板状石材,得天独厚。因其天然成型、纹理清晰、表面平整、薄厚均匀、结构细腻、色泽多样、质地坚硬、经久耐用、无辐射,历来倍受人们青睐。先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已超过3000多年历史,并有无名的艺术家在宽大的板石上创造出瑰丽的国画。千古一帝秦始皇大兴土木时曾亲点清涧石板。北宋名将种世衡驻守北方时,用厚重的板石领筑清涧城。县城依山而起,固若金汤,仁宗御批“塞上石城——清涧县”。且城内大街小巷均用板石铺就,人们行走在板石上,踏出清脆锐耳的回响之声,仿佛赳赳雄士铿锵出征,清涧县城以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势,雄踞“全秦要户”。清涧石板遂于米脂婆姨,绥德汉子,瓦窑堡煤炭名扬天下。

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生于斯、长于斯的清涧人,更以其冲天豪性、发愤图强。“中国石板之乡”的殊荣,昭示着清涧未来发展之希望。改革开放,更使清涧步入发展快车道。喜看革命老区日新月异,人民安居乐业,清涧正以其新的姿态崛起于新的时代。

相关新闻


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

清涧是中国“红枣之乡”,也是中国“道情之乡”和“石板之乡”。“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。”一句名谣,使得清涧石板名扬四海。 清涧县石材资源贮量丰厚,沿黄河、无定河、清涧河流域硬石覆盖约58平方公里,平均厚度10米,贮量约5.8亿方。


清涧的石板(节选)

我们终于来到陕北清涧,旁人建议到城外乡村里走走。


清涧石板

清涧石板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石材,主要产于河南省清涧县一带,因此得名。它的质地坚硬,不易磨损,且具有一定的防滑性,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、景观和道路等领域。


说清涧

清涧古称宽州,无定河、黄河在这里交汇,黄土高原、陕晋峡谷在这里延绵、山魂水韵、鬼斧神工、如此多娇江山,令世纪伟人毛泽东诗情澎湃,终成千古绝唱《沁园春·雪》


中式庭院打水泥就没韵味了,铺青石板和鹅卵石才经典,我家必须铲掉

同样都是中式风格的庭院,不知道为什么,我家就是没有邻居家的好看,最后在邻居的提点下才看出,原来问题出在地面铺装上,我家的地是水泥打的,没有中式的韵味,再看看邻居家的地面,片石、青石板和鹅卵石错落有致,大气漂亮又省钱,我家必须要拆掉重铺!


“石板铺设康庄大道,勤奋铸就美好未来”

自古以来,清涧石板就一直享有美誉。“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”,这句陕北民谣,彰显着清涧石板久负盛名。青石板,石板青,青石板有着光辉的曾经。